上海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11月2日依法处理了19个存在严重违规行为的微信公众号,其中4个公众号为假冒公众号。其实在微信公众号订阅过程中不难发现假冒公众号的存在,几乎所有热门IP都有“仿制品”。例如:搜索徐老师的“深夜发媸”,其中有一个官方公众账号,剩下全是仿制账号。这些假冒伪劣账号打着和官方账号相似的名号,为的是博取不明真相的用户关注,利用“正主”的人气推送广告软文,让新用户难辨真假。用“正主”的人气吸引关注后推送广告软文。

 

 

  这些“仿制品”公众号其实就是为了快速吸引粉丝积攒人气,通过仿冒官方或者名人公众号则是一条捷径。但是这种操作很明显是不被法律认可的,侵权行为也会影响到官方公众号的公信度。“仿制品”账号不仅造成官方公众号的粉丝流失,还会抹黑官方造成利益损失,对假冒公众号的惩处刻不容缓。普通仿制账号背后运营者都是个人,少数有团队负责运营的,无论是哪种运营形式,都应当承担法律责任。

 

  此次网信办将两个假冒公众号进行关闭,并未追究侵权责任。且不说这样的惩罚是否给被侵权方挽回了损失,但假冒公众号运营者肯定是不会罢休的。大量的假冒公众号运营者都是以营利为目的,罚款、关闭账号只能起到惩戒作用,如果侵权仿制的利润高于罚款,那么还是会有大量假冒公众号出现。仿制一个公众号的成本太低,却藏着极大的利益诱惑,如果不追究版权责任,不按照侵权条例进行处罚,那惩戒的效果也微乎其微。

 

 

  仿制公众号的肆意生长,微信官方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实名注册公众号可以筛掉许多关键词,禁止使用相同名称。但是类似的名称普通用户有权使用,这也被假冒公众号运营者钻到了空子。微信平台应该完善用户投诉功能,便于官方公众号进行维权投诉。尤其是简介和内容都直接拷贝的仿制账号,转载他人原创文章必须征得原作者的同意。

 

  互联网信息量十分庞大,内容繁杂,原创维权任重道远,很多作品被转载到各个平台,原作者根本无暇顾及。想要提升微信公众号的维权效率,维权机制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。